傻傻分不清楚?10nm和14nm第十代酷睿到底差在哪?

CFan 电脑爱好者 2019-12-20 08:34产品 标签:十代

CFan曾在《只认性能你就输了!英特尔第十代酷睿处理器最全解析!》一文中解读过10nm工艺版本的第十代酷睿移动平台。然而,在十代酷睿家族中还包含沿用14nm工艺的存在,这种并非“十全十美”的酷睿处理器有何特色,它们又是否值得我们期待?

00

再现“混搭”工艺

不知不觉间,轻薄本领域已经正式进入十代酷睿时代,除了我们熟悉的由10nm工艺打造的“Ice Lake”平台,第十代酷睿家族中还包含沿用14nm++工艺设计的“Comet Lake”平台,再次于同一世代的酷睿中出现了“混搭”的工艺。

01

经常关注CFan的童鞋应该还记得,英特尔针对轻薄本定制的第八代酷睿处理器(低功耗版)家族就曾出现多种工艺的混搭情况。

比如,2017年8月,英特尔发布的“Kaby Lake Refresh”平台(如i5-8250U)采用了14nm+工艺;

2018年5月发布的“Cannon Lake”(如i3-8121U)首次尝鲜10nm工艺;

2018年8月发布的“Whiskey Lake”平台(如i5-8265U)则选用14nm++工艺。

工艺的混搭,主要是受英特尔制程工艺的定位、研发、成本、良品率和供货等因素的影响。

02

比如,i3-8121U虽然首发10nm,但其诞生的初衷只是用于10nm工艺的试产,在市场上根本就难得一见。

而14nm工艺在2019年也出现了供货问题,甚至逼得英特尔将原本计划使用14nm工艺的芯片组(如H310和B360)改回22nm,并以H310C和B365的新身份推向市场。

英特尔将第十代酷睿家族细分为10nm Ice Lake和14nm Comet Lake两套平台,除了10nm产能有限不足以满足全部市场需求以外,这两套平台在性能和功能上的细微差异,也让它们分别适用于更专业的细分市场。

Ice Lake:智能响应 核显更强

Ice Lake是英特尔全新打造移动平台,堪称“十全十美”。它除了引入10nm工艺以外,微架构也升级到了“Sunny Cove”,武装Gen 11核芯显卡(集成的EU单元数量从过去的24个提升到了32、48或64个),3D性能直逼MX150低功耗版独立显卡。

03

此外,Ice Lake还支持AVX-512指令集、DLBoost机器学习加速、更高速的内存并直接集成雷电3控制器(可惜很多新品依旧没能配备雷电3接口),打破了过去移动平台在图形性能、网络性能、存储性能、连接性能、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瓶颈,让新一代轻薄本得以全方位的体验升级。

但是,也正是因为Ice Lake将更多的资源都用于提升核显性能,为了控制TDP功耗,该平台处理器的默认主频和睿频加速频率都较第八代酷睿有所降低。

想要发挥更强的CPU性能,需要笔记本在散热模块的设计上花费更多心思,并同时搭配功率更高的电源适配器和宽松的温度/功耗墙设定。

总的来说,10nm工艺的Ice Lake平台更加适合没有独立显卡加持的极致轻薄笔记本,得益于全新架构可以带来更持久的续航、更高的智能程度和快速响应能力。

Comet Lake:性能是第一生产力

Comet Lake虽然也被冠以“十代酷睿”之名,但它的制程工艺却依旧停留在14nm++,微架构也是基于Skylake(第六代酷睿)的延续,核芯显卡也是集成23/24个执行单元的Gen 9.5,原生并不支持雷电3,它在血缘上更接近第八代酷睿家族中的Whiskey Lake(U系列,如i7-8565U)和Amber Lake(Y系列,如i7-8500Y)两套平台。

04

好消息是,为了配得上“十代酷睿”称号,英特尔还是对Comet Lake平台进行了不少优化。

比如,该平台最高可以选择6核心12线程的型号,支持LPDDR4X和更高频率的内存,支持英特尔Adaptix动态调优技术,OEM厂商能够根据自身的散热设计和需求动态调整CPU的功耗。此外,Comet Lake平台还可选雷电3和Wi-Fi 6功能,搭配PCH的语音助理模块,能让笔记本实现类似智能手机的语音助理服务。

啥是Adaptix技术?

Adaptix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功能而来的动态超频/降频技术,和传统“超频→过热→降频”的直线滑坡机制不同,Adaptix可以在CPU温度不断提升的同时,让CPU的功率进行阶梯式调节从而压榨出CPU的更多剩余性能,确保CPU在温度与功率之间的平衡。据悉,Adaptix技术能让同一款CPU压榨出额外的8%到12%的性能,而具体提升幅度的多少,则取决于笔记本端的散热设计。

05

虽然缺少了10nm工艺和最新微架构的加持,但Comet Lake采用的14nm++工艺却更加成熟稳定,让英特尔实现了在15W TDP(U系列,Comet Lake-U)不变的基础上首次达成6核心12线程的历史突破,并在4.5W TDP(Y系列,Comet Lake-Y)不变时全系列进化到4核心8线程。需要注意的是,和第八代酷睿平台相比,Comet Lake此次大幅调低了默认主频(表1),但同时调高了睿频加速频率,想长时间超水平发挥性能,离不开更好的散热环境待遇。

捕获

我们可以将14nm工艺的Comet Lake视为第八代酷睿Whiskey Lake平台和第十代酷睿Ice Lake平台的中间产物,它的大部分规格和Whiskey Lake相同,通过引入部分Ice Lake的特性提升了性能。

按照英特尔给出的指标,Comet Lake相比上代U系列产品,在不损失电池续航的前提下,整体性能提升最多16%,Office办公性能提升最多41%。

06

总的来说,Comet Lake平台是英特尔对现有工艺和微架构技术做进一步“压榨”的产物,在更多物理核心和更高主频的帮助下,它更适合创作型工作和多线程的负载环境,在搭配独立显卡时可以释放更多生产力。

如何区分李鬼和李逵

通过上文分析,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:Ice Lake的GPU更强且更省电,适合时尚和极致轻薄型的设备使用;Comet Lake的CPU相对更强,适合主打影音游戏(需搭配独显)和专业设计的轻薄本。换句话说,它们各有侧重,买错了会非常尴尬。

问题来了,这两套第十代酷睿平台的名字似乎差不多,我们又该如何加以辨别呢?

我们都知道,在第十代酷睿的10nm Ice Lake平台中,英特尔给出的命名规则是i3/5/7+“10xyGz”,xy决定CPU的强弱,而z则代表GPU核显的规格。

在第十代酷睿的14nm Comet Lake平台中,英特尔略微改变了命名规则,所有成员都是以i3/5/7+“10x10y”命名,而我们则可通过x判断CPU性能高低,而y则代表TDP的版本。

其中,后缀为U代表低功耗版,标准TDP 15W,最高可开放到25W。Y代表超低功耗版,标准TDP 7W,最高可开放到9W,最低可调至4.5W或者5.5W,支持无风扇设计。

07

目前,英特尔发布的第一批Comet Lake平台处理器共计8款型号,U系列4款,Y系列4款。其中,U系列中的酷睿i7-10710U是唯一一款采用6核心12线程设计的处理器,其CPU性能代表了当前轻薄本领域的最强音,即便Ice Lake平台中的i7-1065G7也难以比肩,哪怕后者的工艺更先进。

捕获1

如何挑选十代酷睿笔记本

随着第十代酷睿处理器的全面上市,2020年之前的轻薄本领域我们将看到Ice Lake、Comet Lake和Whiskey Lake三套平台“同室操戈”的戏码。

其中,Ice Lake平台的优势是集成的核显更强大,可以帮助没有独立显卡的机器获得媲美MX150独显(低功耗版)的性能(表3),如果能配备雷电3接口还能外接显卡进一步提升GPU性能。

捕获2

因此,如果你在意轻薄本的续航时间,或是追求极致轻薄,没有独显的Ice Lake轻薄本可以列入首选名单。

Comet Lake平台的最大亮点就是出现了6核心12线程的型号,可以获得接近游戏本的CPU性能。

如果你喜欢轻薄本,从事需要较大CPU算力的工作,可以优先考虑搭载i7-10710U的型号。由于Comet Lake平台对核显没有升级,如果你平时有一定的游戏需求,就必须选择搭配独立显卡的型号。

此外,在其他配置相近时,如果Comet Lake平台新品的价格较配置相近的八代酷睿产品贵出300元以上,笔者的建议还是等待新品“冷静”下来再入手,毕竟300元已经足够入手512GB SSD了。

Whiskey Lake平台虽然看似落伍了,但它在新品的冲击下已经进入了一轮明显的调价期,当i5-8265U+MX250组合配置的“老将”降到4000元以内时,其性价比依旧值得关注。换句话说,如果同品牌、同系列的十代新品没能带来全新的更轻薄模具、雷电3和Wi-Fi6等新功能,更便宜的老产品也许才是更理性的选择。

捕获3

最后笔者还想再强调一下,在引入英特尔Adaptix动态调优技术之后,第十代酷睿处理器能发挥多少性能,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散热设计。比如搭载第十代酷睿i5-10210U的RedmiBook 14增强版,在部分跑分软件中的得分还不如搭载第八代酷睿i5-8265U的荣耀MagicBook Pro(表4)。总之,能否让十代酷睿稳定运行在25W TDP模式,将成为中高端新品比拼的重点所在。